惡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療 我們知道黑色素瘤,又稱惡性黑色素瘤,是來源于黑色素細胞的一類惡性腫瘤,常見于皮膚,亦見于黏膜、眼脈絡膜等部位,比較難治療。常見的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下面,海得康達拉非尼直郵網小編帶大家去了解下相關的介紹。
1、活檢手術:對疑為惡性黑色素瘤者,應將病灶連同周圍0.5cm~lcm的正常皮膚及皮下脂肪整塊切除后作病理檢查,如證實為惡性黑色素瘤,則根據其浸潤深度,再決定是否需行補充廣泛切除。一般不作切取或鉗取活檢,除非病灶已有潰瘍形成者,或因病灶過大,一次切除要引起毀容或致殘而必須先經病理證實者,但切取活檢必須與根治性手術銜接得越近越好。世界衛生組織惡性黑色素瘤診療評價協作中心在一組前瞻性分析中認為切除活檢非但對預后沒有不良影響,而且通過活檢可了解病灶的浸潤深度及范圍,有利于制訂更合理、更恰當的手術方案。
2、原發病灶切除范圍:老觀點主張切除病變時一定包括5厘米的正常皮膚已被摒棄。大多數腫瘤外科學家對薄病變,厚度為≤1mm,僅切除瘤緣外正常皮膚1cm,對病灶厚度超過1mm者應距腫瘤邊緣3cm~5cm處作廣泛切除術。位于肢端的惡性黑色素瘤,常需行截指(趾)術。
3、區域淋巴結清除術
(1)適應癥:在美國大多數腫瘤外科醫生持如下治療態度:
①病變厚度≤1mm者,轉移率甚低,預防性淋巴結清掃術不能指望其能改變遠期預后;
②病變厚度>3.5cm~4mm者隱匿性遠處轉移的可能性高,遠期存活率也相對的低(20%~30%),即使做了預防性淋巴結清除術亦難望在存活率上會出現有意義的提高。盡管如此,主張只要尚無遠處轉移灶可查,便應做預防性淋巴結清除術者大有人在;
③厚度介于上述二類之間的病變,隱匿性淋巴結轉移率相當高,是做預防性淋巴結清除術可望提高生存期最佳對象。
(2)區域淋巴結清除的范圍:頭頸部惡性黑色素瘤作頸淋巴結清除時,原發灶位于面部者應著重清除腮腺區,頦下及頜下三角的淋巴結;如病灶位于枕部,重點清除頸后三角的淋巴結。發生于上肢的惡性黑色素瘤需行腋窩淋巴結清除,發生在下肢者應做腹股溝或髂腹股溝淋巴結清除術。發生于胸腹部的惡性黑色素瘤則分別作同側腋窩或腹股溝淋巴結清除術。
4、姑息性切除術:對病灶范圍大而伴有遠處轉移等不適于根治性手術者,為了解除潰瘍出血或疼痛,只要解剖條件許可,可考慮行減積術或姑息性切除。
以上就是惡性黑色素瘤外科治療的幾種方法,各有優缺點,具體的治療方案,患者要根據病情和醫生的建議去選擇治療。另外,黑色素瘤惡性程度比較高,要早發現早治療。
更多內容:
達拉非尼原研藥,達拉非尼仿制藥,達拉非尼價格,達拉非尼介紹,達拉非尼說明書
免責聲明:
本文所表達的任何關于疾病的建議都不應該被視為醫生的建議或替代品,請咨詢您的治療醫生了解更多細節。本站信息僅供參考,海得康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有專業問題,請掃描下方二維碼立即咨詢醫學顧問。
客服微信
海得康公眾號